97美术网

  • 13587667961
  • 本平台为公益性质—平台数据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专项课题》提供技术路线
搜索
97美术网 首页 美术高考 美考资讯 查看内容

《枯木怪石图》艺术介绍

2025-7-12 16:16| 发布者: quanshiyinian| 查看: 1| 评论: 0

摘要: 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是北宋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该画作现存于中国。 该画作画面内容很简单,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用笔看 ...
智谱清言赋能教育
 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是北宋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该画作现存于中国。
       该画作画面内容很简单,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用笔看似疏野草草,不求形似,其实行笔的轻重缓急,盘根错节,都流露出作者很深的毛笔功底。

 该画作画面笔墨不多,唯枯木一株,干偃枝曲,逆顺有势;周匝缀以坡石,丛竹。石不作皴,暑微着墨,颇具腴润之感;丛竹蔓衍,倚石起伏,野趣横生。此图无款印。该画作右上钤有乾卦小印,左下有“绍”、“兴”联珠印。别有“风阁王氏”墨印,以及“黄琳美之”、“易庵图书“诸收藏印。图后另纸有元鲜于枢题记:“右东坡枯木丛筱怪石图,世间传本甚多,此卷前有乾卦印,后有绍兴玉印,是曾人绍兴内府者,盖非他本比也。杭州王井西尝收一本,与此略同,不知今归何人。”米芾在该画作上题:“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如世路险,老学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气势雄强。树脚下有一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现出此石顽强的生命力。怪石、古木并不是因物象形,也不是凭空臆造,而是画家借把熟悉的奇石、古木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露了作者耿耿不平的内心。石后绘有数枝焦墨细竹,给人以希望之感。整个画面的意境,荒空而沉郁;石之盘旋,似乎凝聚着不平之气。古木虬屈向上,权梢冲出右边画外,突破了扭曲盘结,冲向天际。古木与怪石的巧妙结合,通过情绪表象的描绘,显现出更深层的理念。

枯木怪石图 局部

在2018年11月26日晚,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随着拍卖师响彻拍卖厅的落槌声,漂流海外80余年,被认定为苏东坡真迹的《枯木怪石图》,以4.636亿港元成交。

这一成交价,跻身历年中国古代书画高价排行榜前三名。这也是中国有拍卖以后,继唐韩滉《五牛图》、隋人书《出师颂》、宋米芾《研山铭》手卷、《淳化阁帖》、“翁氏藏书”等重要作品之后,又一顶级国宝漂泊回家。

北宋时期的画家并没有在作品上落款的习惯,这幅画也不例外,此画并无苏轼的落款,但有他的好友米芾的题跋:“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米芾的题跋认为画中的枯木表达老年时的心境,当中的愁思与苏轼被流放时的经历互相呼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jz_fbzt! !jz_lxwm! !jz_gfqqq! 画室广告投放
返回顶部